逆旅

Month: December, 2009

En chaque saison dans ma vie

  【我的第一首法语诗。十四行诗的韵律很严格,但也很奇怪,因此选韵花了很长时间。用另外一种语言作诗,确实是非常吃力的事情,幸好对祂的本义,我还算满意。】

  En chaque saison dans ma vie, je veux à quelqu’un parler,
  在我生命的每一个季节,我都想寻找可以说话的人,
  Les pensées autour de mon enfance et ma croissance
  向祂诉说那些有关我的童年与成长的思维
  Aussi les mémoires sur mon temps et ma connaissance.
  以及那些有关我的时间与认知的记忆,
  Même si c’est seulement avec son propre sentiment, qu’on peut l’écouter.
  尽管祂只能依靠自己的感受,来聆听我的故事

  En chaque saison dans ma vie, je veux à quelqu’un parler,
  在我生命的每一个季节,我都想寻找可以说话的人,
  Dans ce misérable globe, toutes les petites prudences,
  向祂诉说这个悲惨世界中,那些所有细小的卑微,
  Et la vie d’un gardien, d’un marchand, et d’un paysan.
  诉说生活,一个守门人的生活,一个商人的生活,一个农民的生活
  Même si c’est seulement avec sa propre émotion, qu’on peut l’expliquer.
  尽管祂只能依靠自己的情感,来阐释我的言语

  Mais si tu connais quelqu’un qui sait au début mes mots,
  但是,如果你认识这样一个人,祂从一开始就明白我说的每一个语词
  Dis-lui, s’il te plaît, que tout ce que j’ai dit est faux,
  请你告诉祂,我说的一切都是虚假的,都是不真实的,
  Ne le laisse pas me connaître, ne le laisse pas me trouver.
  请不要让祂认识我,也不要让祂找到我

  Car c’est dans ce monde que notre jour veut se passer,
  因为,这才是我们所希望面对的世界
  En vivant ensemble nous nous comprenons, tard ou tôt.
  我们共同生活,然后迟早彼此相识,
  C’est là, mon ami, que le fantasme de la vie est né.
  而这一切,我的朋友,恰恰是生活的奇妙所在。

致K——哲学作为兴趣或生计

  【我们系看我日志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估计这是因为我参加几次学术讨论活动,都留下了博客地址所致。承蒙同窗朋友的信任,常常把自己的难题拿出来与我探讨,我也就不免与各位多有争论。见面后,或网聊后,我常常觉得话还未说清楚,还应该系统地梳理一下。因此我想把我的话说给K,一个虚构的人物(至于为什么是K,不用多解释吧)。如果你觉得“噢,这个K就是我嘛”,并还想继续讨论,你可以用“K”为名,在日志里留言。

K:

  很早以前我跟你说,学习哲学是一个必须的基础工作,但哲学不应是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本身。你做得很好。现在,在卢梭、休谟、康德、罗素、波普尔等人(或许还有罗杰斯、弗洛姆等心理学家)的思想里打了一个来回,你变得言必称哲学,并表示计划去考哲学系的博士生,然后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然后,你想寻求我的支持。很抱歉,我是不能赞同你的。

  我不能赞同你,这并不等同于:我无法理解你。我理解你,但不赞同你,这是不矛盾的。我为什么理解你呢?因为我恰好也经历过你这个状态。我又为什么不赞同你呢?恰好也正是因为,我经历过这个状态,所以我曾有一些体会,可以与你分享,给你做个思维上的参考。【当然,“我经历过”是一句很危险的话,似乎单单这句就可以成为表示反对甚至轻蔑的全部理由。我将尽量避免这个取向。】

  不赞同的第一个原因是很现实的:你想以哲学为兴趣,终生探求哲思,我无比支持,但哲学作为你的谋生手段,作为生计,我有些怀疑。我们的“实体院系就业进展动态排行榜”,哲学系往往屈居最末,这是很悲哀也很现实的。你当然说,你要念博士,然后从教。可关键是,从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博士,最后都去了哪儿,你有没有探究过呢?每一年,有那么多的哲学系博士毕业:北大,复旦,南大,中山,当然还有我们师大,再加上香港的:港大,中大,可能还有一些海归:例如欧洲回来的哲学系博士,或者美国回来的语言学博士,当然还包括我们法国高等师范学校的哲学系双学位博士。这么多哲学门下的博士,都能顺利找到教职吗?现在毕竟不是卡夫卡做保险公司职员的时代了,更不是斯宾诺莎磨镜片的时代了,如果你竞争不过人家,只能去一个偏远无名的小学校,没有研究氛围,也没有好的生源,更没有理想的收入,你还会觉得:我就是想做我感兴趣的哲学研究,我就是觉得这个有意思吗?

  第二个原因,或许更加严峻。研习哲学是一项需要才华与灵气的工作。读一本哲学书,或许只需要20%的智识,读透一本哲学书,或许需要40%,但要写一本哲学书,或许就需要70%,至于要写出萨特那样的哲学书,或许需要150%,康德那样的或许需要200%。【我窃以为,我认识的一个哲学系研究生就具备100%的潜力去做一个哲学研究者。】当然,如果我说:你不行,你没有那个禀赋,你断绝这个念想吧,那只能说我不配做一个教育者。你的主体性赋权你去做符合本性的事情,而你的发展性更是为你的将来保有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心力(willpower)去驾驭你的主体性,以至于倘若你到了50岁还未写出一本像样的著作,你仍然不倦不悔?你是否有足够的心力去驱动你的发展性,以至于你在短短的数年时间(考虑到你本科和硕士都不是哲学系,且你的阅读量仍然较少,这是事实)能够具备一个哲学研究者的必要素养?你是否有足够的心力去驾驭你的发展性,以至于等你读了很多很多哲学名著,你依然会心满意足:唔,这个东西确实是我想要的?

  当然,你还说了,你就是觉得很有乐趣,就是喜欢,并不是为了做出多大的成就。那我就不大理解了:既然如此,你又为何偏偏要去读哲学系,然后以此为业呢?我可以很自信【乃至不惜使用一次装逼的语气】地告诉你:你所享受到的哲学的乐趣,思维的乐趣,在量上最多只能和我平齐;而在时间上,我早你数年就已经开始享受了——但我,并没有做哲学系的学生啊。我还可以同样有信心地告诉你,即使你不入哲学系,你的乐趣也不会因此而少一分一毫,因为“就是觉得很有乐趣,就是喜欢,并不是为了做出多大的成就”的心态是极其珍贵的,这保证了你不带功利的去玩哲学,而这一点,恰恰是你将来选择以哲学为生计的话,很有可能会遗失的。

  最后,我之所以觉得你“有点危险”,主要是依据你说你现在只想看哲学的书,别的书都没劲。这就好像一个从来没见过海的人来了上海,去浦东看了看海,就说“大海真美!”,并即刻拒绝再看别处的海,是差不多的感觉。你充其量也就涉猎了七八个哲学家,每人挑了一两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看了看吧?况且你还是从现代开始看,再往上古你就很少读了。至于后现代,只会把你越看越乱。更何况,哲学之外还有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都好玩得不得了。你若说只想看哲学书,别的书都没劲,我只能瞎猜测:你似乎没有读透哲学书——一个真正读透的人,应该是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好玩,这才是好的状态。

  此外,我建议你看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辛格的短篇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在四五年前,我一心“想当作家”,并执迷于各色哲学及米兰·昆德拉的时候,我父亲推荐此文,助我走出迷雾。希望也能给你些许启发。就此,祝好!

                    逆旅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