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

Tag: 互联网

无题

  You’ve been quiet for so long,
  Something was wrong,
  You never sait it a word.
  So I know that you won’t get better.

         —— Chris Garneau, Not Nice

  天冷了,失望的情绪也跟着蔓延。

  VeryCD死而复生的惊险24小时,是这两天网上的最大事件。豆友们是这么推的:“沉痛宣告,互联网下载资源索引的伟大领袖、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网络资源战士,VeryCD同志于2009年12月9日下午2时因没病被医治有效,与世长辞,享年6岁。举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敬告全国人民节哀顺变。”

  今天下午,VeryCD网站重新开放,团队发表声明称是“主力服务器所在的机房发生断网故障”所致,但仍无法消除网民的疑虑,原因在于:BTChina等下载站点已经被广电查封,VeryCD的命运自然不出意外。

  正好上次在系里讲《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作为游戏与工具的语言学习》,到了后来的讨论环节,大家都对互联网资源搜索很感兴趣,我就在此分享一下自己常用的学术资源站点。真的要赶紧囤资源了,照现在这个局势,真是哪天说没就没了。

  • 中文电子书。尽管不喜欢新浪,但不可否认新浪的共享资料仍然是最齐全的。可以找到不少稀有的老书。VeryCD上也有一些中文书籍。
  • 英文电子书。教材方面,Gigapedia是当仁不让的,很多学术专著也可以在此找到,对这个网站我只能说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Gutenberg则专注于文学作品。当然,Google Books是我们必须常用的。
  • 英文报告。我常常能在国外政府网站以及国际组织网站上,找到非常珍贵的资源。例如我在法国教育部的网站上下载了无数的年度报告(即各种蓝皮书、白皮书、绿皮书云云)、统计报表、规划文件等资料;在英国的政府网站上下载到几乎全套的Every Child Matters的完整资料;又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欧盟的网站上下载到无数的类似文件。

  最后,要不厌其烦地再说一句:尽快去申请一个Google的帐户吧。这个玩意很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通行证。而就目前的态势来看,Google在咱这边的生命岌岌可危。尽快申请一个帐户,以后出来大量第三方应用(如目前的推特)的时候,就无需再绞尽脑汁Cross创建了,直接帐号密码走第三方就行了。这可不是闹着好玩的。

  至于为什么需要Google帐号。我只能说:如果没有Gmail,赶紧去申请一个吧(即Google账户);如果没使用Google Reader,赶紧用起来吧;如果没试过Google Scholar,赶紧试一试吧。云云,云云。等到Chrome OS的时代真正降临,我们都会看到厉害了。

  I’d rather leave you alone,
  I’m gonna leave you alone.

学术沙龙宣传文案

Web2.0时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从QQ、校内到豆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一辑
主讲人/时间/地点:逆旅主人/文科大楼1009/2008.11.26.晚

我想说什么

  • 互联网即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情形更将如此。了解互联网,了解网络世界的变革,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运用互联网。
  • 各领域的科学之间,有着奇妙的互通之处。看似遥远的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存在着种种“不谋而合。

我为什么要说

  • 作为普通人:互联网影响当今世界的每一个人;了解它的变革与新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一全球化时代。
  • 作为研究者:发现各领域科学之间的相通性,享受世界这一“复杂系统”的妙趣所在,并从中获得学术启迪。
  • 作为教育研究者:教育学并非封闭的学科系统,也并非仅仅局限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范围之内;教育学与更大的“科学”紧密相连。教育学发展的灵感,或许能从其他科学的变革中觅得。

我怎么说

  • 从Web1.0到Web2.0,互联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互联网用户从幕后走向前台,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人。然而,在教育领域,“以学习者(学生)为中心”的呼声虽已存在多年,但直到今日,学习者依然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
  • 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调查表明,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课堂教学外求知的主要渠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文化,对他们将有何种影响?从QQ、校内到豆瓣,互联网如何强化着他们的“中心”意识?
  •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互联网革命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应如何应对互联网世界的“中心”与学校世界的“非中心”带给学习者的落差感?我们又能否从这种落差感切入,以解释未成年人易于沉迷网络的现象?如果说在Web1.0时代,“围阻堵截”的应对措施仍是有效的,那么在Web2.0时代呢?当互联网成为生活方式之时,教育工作者的“能为”与“不能为”何在?
Free Web Hosting